之前看1988,有一集我记忆犹新。每年的生日女主都会和姐姐一起过,就因为两个人的日子没差几天,自己就得牺牲自己的生日。家里有两个荷包蛋的时候,父母会把荷包蛋分给姐姐和弟弟,而女主只能吃腌豆子。吃炸鸡的时候,姐姐弟弟吃鸡腿,女主吃鸡翅。后来的一天,当女主看到自己的父亲接弟弟放学的时候,会偷偷给弟弟买冰激凌。而父亲给的理由是,希望女主可以学会谦让。女主在家里一直都是懂事的存在,反而越懂事,越要被迫妥协。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社会喜欢欺负老实人了,连自己的父母都会这样做,何况外人呢?
我在想,懂事不是一件美好的品质么?如果美好的品质不被善待,那么为什么人要成为一个好人呢?我希望每个人对一个人好的原因是:他是好的,是值得的。而不是:另外一个是傻逼,就让着他吧!傻人也许有傻福,但傻逼没有。我想我相信的道理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不想去和一个傻逼去争执,但更不能让一个好人心寒。
下面就是一段:关于懂事的故事!
小的时候,我的邻居家有一户人。男主人姓赵,我那时候小,就叫他赵叔叔。赵叔叔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家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相差两岁。老大是女孩,老二也是女孩。赵叔叔本来想要一个男孩,但奈何那个时候上面抓的紧,这第二个都已经是意外了,工厂都已经给下了惩罚,再要的话,是万万不可能的。
我以为所有的父母都会更喜欢老二,也顺理成章的认为赵叔叔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每次去他家玩,总能看到大个的苹果,都捧在老二的手里。有时候两个人惹事了,赵叔叔打完了老大,本应该去打老二的时候,老二一个撒娇,或是躺在地上大哭,赵叔叔就心软了,冲老大丢下一句:以后你好好照顾着你妹妹点。然后就离开了。
颇为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那年两个丫头都上了同一所小学。老大上学晚了一年,所以两个人只差了一年。那年老大上四年级,老二上三年级。下半年开学的时候,赵叔叔找来两个丫头,对他们说:今年年底,你妈妈要去你姥姥家过年。你们谁期末考的好,就带谁。(姥姥家在南方,两个女孩都没有去过。但总听妈妈说起,说起南方的气候有多好,好吃的又有很多。那年姥姥重病,说想看看孩子。但过年对于老一辈来说,又很重视。奶奶也舍不得孙女,最后双方权衡了一下,带一个孩子过去。而赵叔叔想出的办法就是,谁期末考试考的好,就带谁去南方过年。)
两个女孩听到后都很开心,都想着和妈妈一起去南方过年。那时候我去她们家找她们玩,她们都会兴奋的和我说起要去旅游的事情。那个学期,两个女孩都很努力,可老二的耐心似乎没有多久就丢失了。后期就整天和我们一起疯玩。只有老大真正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每天学习很晚,有时候我们叫她她也不出来。
很快,期末考试到了。两个女孩拿着成绩单回到家的时候,是两张截然相反的表情。老大考了全班第二名,一脸胜券在握的喜悦。老二考了第二十多名。回来之后就是垂头丧气的样子。张叔叔看了以后,就对两个孩子说:“既然这样,那过两天就让你妈带赵静(大女儿的名字)去姥姥家过年了。”(由于姥姥的病情加重,不得不提前出发。)
那几天,好久没出来的老大又重新和我们一起玩了,而且每次都会开心的说起要去南方的事情。说的时候老二也在场,老二则是一脸嫌弃加上不情愿的表情。老大还说会给妹妹带礼物,老二听老以后小嘴一噘说:谁稀罕啊!
出发的前几天,老大就开始兴奋的准备着东西。我们也替他出谋划策。有人说南方的天气很炎热,不用带厚厚的棉袄。老大就说带上自己最喜欢的花裙子,还说要给姥姥带北方的特产,让姥姥开心。老大一个人沉浸在出发的喜悦中,让我们这些孩子都觉得羡慕。
临出发的晚上,老大在房间收拾自己要带的衣服和作业本之类的,而老二的情绪也低落到谷底。就在一家人吃完饭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老二开始哭着央求妈妈也带她一起去,妈妈和她讲了家里的情况,说好的只能带一个。但老二却不依不饶,最后躺在地上打滚,转着圈的哭。老大在一旁看着也尴尬,但她也不想舍弃这么好的机会,毕竟是自己辛苦换来的。赵叔叔和老婆两个人对视了一眼,把老二抱到了卧室。然后回头对老大说:“你准备你的,你不用管她。”
老大哦了一声,继续回到屋子里收拾东西。老大收拾了满满一书包的东西,都快塞不下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兴奋的一直想着去南方的事情。就这样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下去。
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已经是8.00多了、老大起床后利索的换好衣服,兴奋的去叫妈妈,发现妈妈已经不在家了,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自己的妹妹。老大一脸茫然的问张叔叔:“妈妈去哪里了?”
张叔叔叹了一口气说:“静儿最乖了!你别和你妹妹一样。他不懂事。”
赵静却不依不饶的问道:“妈妈呢?妈妈去哪里了?”
张叔叔:“你妈带二儿去你姥姥那了,早上六点多就走了。”听到这些,赵静终于压抑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张叔叔还在一旁安慰道:“你妹妹昨晚闹个没玩,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她不懂事,你总不能也跟着不懂事吧!乖!以后有机会让你妈再带你去!”
可赵静似乎听不进去爸爸说的话,依然哭个不停。尽管赵叔叔说过年给她买好看的衣服,赵静依然在哭。赵叔叔也是第一次见大女儿哭的这么厉害,但在赵叔叔的印象里,大女儿是个懂事的孩子,现在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和自己闹呢。后来,赵叔叔说了一句:“你哭去吧!没人管你!”说着,就走出了家门。留下赵静一个人在家里哭个不停。
几天之后,赵静好多了,赵叔叔心想,小孩子嘛!哄哄就好了。可当过完年妈妈和妹妹兴奋的从姥姥家回来的时候,妹妹像赵静显摆自己的发卡,然后把从姥姥家带回的礼物给她的时候,赵静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然后直接扔到了地上。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国有企业发生了变故。很多人因此丢失掉了自己的铁饭碗。令人无法想到的是,其中第一批下岗的人,就有赵叔叔。
赵叔叔记得那天,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大费口舌的说了一通:“你也知道!咱们工厂现在运转困难。都是国家都帮趁着。国家有难,我们每个人都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最后组织决定,让一些优秀的人,回到人民中去。很荣幸,你就在这第一批的名单里。”
赵叔叔明白领导嘴里所说的优秀,就是丢了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事业,变得一无所有,赵叔叔有些愤愤不平,想据理力争:“为什么啊?我老赵一直勤勤恳恳的为厂里出力,每年的职业标兵可都不少拿呢!厂长你再考虑考虑,我会好好干的,我不能没有这份工作啊,家里还有孩子等着我呢。”
厂长:“老赵啊老赵!你说你这是怎么了,我一直都觉得你是个懂事的好青年。怎么会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犯糊涂呢!你为厂里做的贡献厂里知道,现在就是需要你再次奉献的时候,你可不能给我掉链子啊!”
赵叔叔:“可是....”
厂长:“好啦!没什么可是的!厂里已经决定了。我还有其他人要谈呢,就这样吧!”赵叔叔看看了厂长,起身把帽子带好。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厂长在后面对赵叔叔说:“老赵!你可是一个懂事的人,可不能带头胡闹,知道了吗?”说完,赵叔叔转头离开了。
出去的时候,和其它工友一商量才知道,这第一批被裁的名单,都是一些老实的人。用厂长的话说,就是一群懂事的人。那些有背景的,喜欢闹的,都没有被安排在名单里。
赵叔叔从场子里出来,感觉刚刚的谈话恍如隔世,好像自己在几年前,和谁也说过这样的话:“你懂事!你就多让着他点。”
后来,赵静考上了一所北京的大学,结婚后定居在了北京。结婚以后的赵静很少回家,母亲每次给她打电话,都被拒绝了。母亲就在电话里骂赵静,说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女儿。母亲骂她,赵静也只是冷冷的听着,在赵静心里,拿个曾经懂事的小姑娘,早就消失在了小学四年级的那个寒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