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能想象戈壁荒滩上能拥有大片绿植,谁曾能想象戈壁滩上也能结满果实,而在西藏的这样的戈壁荒滩上大规模种植优质枸杞并非易事,这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难题,更是技术推广的挑战。对于曾令静来说,他愿意接受挑战。
曾令静,男,汉族,四川达州人,出生于1975年,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白朗后藏杞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决定种植枸杞之前,曾令静还有一段服役过往,1994年12月-1998年10月曾令静在甘肃驻军某部服役,历任战士、文书、班长。退役后的曾令静还曾分别于1998年3月-2005年8月在中山利安集团历任质检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和2005年10月-2014年6月,在四川科伦集团任销售经理。
在西藏的戈壁荒滩上大规模种绿植成洲这是曾令静没想过的事情,2014年10月此时曾令静在西藏昊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并种植饲草及试种枸杞,一路摸索,这份工作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7月。两年的试种经验让曾令静对戈壁种植的属性有了更深的了解,曾令静决定敢想一次,放手一搏。
两个月后的2016年9月,曾令静在白朗县注册成立白朗后藏杞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与白朗县政府、白朗县年雄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白朗县万亩枸杞生态观光产业园。为了能够在推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攻克种植枸杞遇到的技术难题、枸杞的推广问题,曾令静与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集团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枸杞种植、加工及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与运营保障。同年在枸杞产业的高峰会上,曾令静还荣获了“优秀枸杞人”的称号。
在一年的努力下,紧邻拉日铁路沿线的3000亩(一期)沙荒地变为了高原上的魅力“红海”,当拉日铁路的火车徐徐穿过白朗县进入桑珠孜区时,就能看到大片矮小的灌木上长着一串串枸杞,火红的惹眼。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创业以来,曾令静被评为2017年度“西藏自治区十大杰出川商人物”,同时在2017年还被评为“享受日喀则市特殊津贴人才”。
“2017建成的3000亩有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3年后进入丰产期,预计3000亩每年可产干果45-90万公斤,每年可获得1亿元以上的经营收入,将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致富!”曾令静自豪地说。在种植枸杞的时间里,曾令静为了实现这一想法,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致富,实现真的脱贫,致力培养当地的技术人员,这一举动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感激与爱戴。“不离乡,不离土”就能有钱赚,这样的好事扎西以前想都没有想过,扎西是白朗县嘎东镇马义村村民,家里的几亩青稞地一年只能获取微薄的收入,2017年,扎西被派到枸杞基地学技术,每个月算下来有4500元的收入。
目前,曾令静的公司已录用像扎西这样的本地技术员10名,每人月工资4500元,并由宁夏专家教授其枸杞种植和管护技术;已兑现临时务工人员、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劳务收入和农机租赁收入约400余万元;土地治理、基地管护及滴灌工程、排洪沟、基地附属工程等方面的建设用工,可为当地农牧民直接增收1200余万元。按照产业发展要求,项目运行后确保覆盖贫困户736户4368人,实现736户2132人产业脱贫目标,实现白朗真正的“造血式”扶贫。凭借这些优秀的事迹,在2018年曾令静还荣获了“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及2018年西藏自治区四川商会年度“突出贡献奖”。做企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更需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是曾令静的理想与抱负。
曾令静带领当地百姓在三年的时间里将7500亩沙荒地变为了高原上的魅力红海,项目实施地从原来沟壑纵横的戈壁荒滩,建设成为如今阡陌纵横、绿树遍布的林地,不仅极大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更有效遏制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达到了绿化环境、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效果。万亩枸杞项目的实施让一大片荒地变废为宝,曾令静介绍,项目分三期来实施:一期建成3000亩有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二期建设7000亩种植基地,并同步实施全面型办公用房、加工厂房以及工厂化育苗等建设,实现枸杞种植加工产业化。而项目的第三期在2018年开始实施,3年内将枸杞种植面积推广到1.5万亩。
2019年度曾令静又被评为丝绸之路优质特色农产品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会理事,除了种植高原特色的优质有机枸杞外,曾令静还计划建设藏药种植基地、物流园、产品研发中心、旅游观光带等,打造珠峰脚下的有机枸杞产业,让西藏有机枸杞走出国门,生产真正意义上的‘喜马拉雅圣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