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本来想写香菱这个可怜的姑娘,题目都起好了,《一个被拐女人的一生》。构思时,往后翻到她跟黛玉学写诗那回,两个人都太美好了,舍不得现在写,再等几回。
——写在前面的废话
这一回,看贾雨村判案。在贾政的帮助下,贾雨村当上了金陵应天府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南京市市长。一上任,他就碰上了一件难断的官司。
金陵一霸薛蟠,买了一个丫头,谁知那个丫头之前已被黑心拐子卖给了冯家公子。两家争夺起来,互不相让,薛蟠倚财仗势,把人活活打死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贾雨村正准备下令捉拿凶犯,府上的一个差役(当年在苏州寄居的庙里的和尚)叫住了他,表示案子表面上不难办,但其中大有隐情。
他分享了一张当地的护官符,上面写着本省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提醒他,“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
而被告薛蟠是薛家的公子,他的母亲出自王家,姨妈嫁去了贾家,姨妈的婆婆是史家。一件命案,把四大家族都串联起来,哪家都得罪不起。这件案子,本地政府不是破不了,是不敢破。
说曹操曹操到,正在这时,“王老爷来拜”。薛蟠的舅舅家派人来了。
见完王家人,原本大怒着要伸张正义的贾雨村,笑问差役,“这个案子该怎么了结?”
差役接着讲故事。被拐卖的丫头是甄英莲,是当年资助过他的甄士隐走失的女儿。冯家公子看上了英莲,要娶她过门。而薛蟠带人生拖死拽,把她拖走了。
贾雨村听了说,这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不然冯公子为什么偏偏看上了英莲,英莲历经波折,难得遇到良缘,为什么又节外生枝,跑出一个薛家?真是一对薄命儿女啊。
一派惺惺作态的伪君子嘴脸。
当年那个月下吟诗,感叹怀才不遇的书生已经随着葫芦庙的那场大火远去了。面对恩人女儿的悲惨遭遇,他说,这是因果报应(孽障遭遇)。
叹息完,他再次问差役,“这官司如何判断才好”。
从大怒到叹息,事实上,贾雨村的心意已决。以他的才智,想必见过王家人,知道了这件案子的厉害关系以后,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但此时的他还放不下矜持。
差役给他指了路子,他嘴上表示很为难,皇恩厚重,我实在不想徇私枉法。
在差役“大丈夫相时而动,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一番话的鼓动下,贾雨村谎称薛蟠已经被冯公子追魂而死,把拐子处治了,给冯家赔了钱,胡乱断了案子。
一办完,“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一个“疾”字,丑态毕露!又因为心虚不安,贾雨村过河拆桥,寻了差役一个不是,将他充军发配。随身带着护官符的差役,帮贾雨村保住了乌纱帽,不但没搭上贾雨村的船,还被推下了水。
这一案是贾雨村二进入官场后的第一道大考题,他把一件人命惨案敷衍了事,并借此邀功请赏。
经过此事,贾雨村在官场上越来越得心应手,手段越来越狠辣。
第四十八回,荣国府的大老爷贾赦看上了石头呆子家的旧扇子,贾雨村为了讨好他,无中生有,冤枉石头呆子拖欠官银,把他家的旧扇抄了抵押,送给贾赦。石呆子是死是活,贾雨村们是不会在意的。
王熙凤的大丫头平儿背地里骂贾雨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贾雨村可以说是贾府的搅屎棍了,趋炎附势、落井下石之类的事儿没少干,在后面的章回里还会看到他的身影。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曾经也努力过当个好官。
赴京赶考那回,他中了举人,升了本县太爷,因为“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丢了官。他因此当了两年多的闲人。再回官场的他显然已经重生,决定好好遵守并利用官场游戏法则了。
《墨子·语染》有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官场是个大染缸,无人幸免,这大概是作者想说的吧。《红楼梦》120回,我还没找到一个清白的官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