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话题圈 话题圈 关注:21 内容:225

    是T还是P?女同需要分类吗?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话题圈
  • 01

    我曾于凌晨在一家国内十分有名的les bar和一位台P聊天。

    快到收工的时间,酒吧里只有寥寥几桌客人,这位刚刚热情地招呼我们喝酒的女孩,此刻坐在我身边,手指在“热拉”的界面不断地上下滑动。
    她的五官很精致,穿着一件V字领的蓝条纹衬衫和一条热裤,头发自然地垂到胸口,说话细声细语,因此我必须离得很近才能听到她的声音。
    我问她,在这里工作是否让她更自在。她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开来,抬起头,看着我说,在les吧工作并没有让她觉得被认同。
    “有的客人,说实话,其实挺直男的。她们会灌你酒,就算是来姨妈的时候也不会照顾你的身体。尤其是有些很爷的T,手脚很不干净。”
    她继续低下头玩着手机,我环顾四周,沙发上有几个陪酒的女孩喝了一晚,随便就地睡下;我对面的桌子,一位台T搂着她的女顾客,不好意思似地对我笑一笑。
    我感受到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混合在一起,却也只能非常鸡肋地说出一句:“真过分,都是女生,为什么不互相体谅呢。”
    “其实和男生是一样的,这种地方,女生和女生之间没有什么不同。”我很想再说些什么,但是张了张口,也就算了。十分钟之后,我走出了这家les bar。

    回去的出租车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女孩的话。

    我时常出入直人bar,现代城市里的大多数直人bar,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夜总会模式,不需要公关,大家随意地走动,选择社交或者单纯喝酒;
    而这样一个专门为lesbian设置的社交场合,采取陪酒式的经营,那些对坐台公关上下其手的人和夜总会里的油腻好色男又有什么分别呢?
    在这家les bar的宣传推送里,编辑用“小哥哥”小姐姐”来形容台T和台P——在照片里,她们要么是极短的寸头,要么是温柔的长发,招聘广告要求T要帅,而P要美。
    所有这些趋向二元的人际交互和审美分类,都太像是对异性恋两性关系的一种模仿。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依靠这种模仿,来建立属于lesbian之间的关系吗?
    02
    在注册les交友app时,通常需要填写属性:T/P/H
    T即Tomboy,是那些外表行为上更中性的女孩;
    P的来源说法各异,一般都说是“婆”,即是女同群体里更具有“女性特征”的那一类人;
    还有一类是H,意思是两者皆可
    这种最初由外型而产生的区分法则,逐渐和gay圈中的1和0一样,成为“攻”与“受”的代名词。
    但不同的是,在gay的社群中,1和0更多的是强调性‘爱角色,而T和P之中关于性’爱角色的含义,则产生于之后。
    这使得Tomboy在伴侣关系中被期望处于“攻”的位置,而“婆”则自然为“受”。
    虽然在之后又逐渐产生了“娘T”、“爷P”等词汇,但在女同社群中,对个人属性的分类,一直是另我感到困惑的。
    基于对异性恋的认知,许多人对女同恋人存在着“一对恋人应该是由一位较为中性的短发T和一位’女性气质’较强的长发P构成”的印象。
    例如电影《yes or no》作为许多人的女同启蒙,就是以一T一P的形象出现。
    由于外形的原因,我时常被认为会选择一位T开展关系,于是在和与我同样长发、热衷于化妆打扮的女生恋爱的时候,我也会被身边的朋友问道:
    “你们真的在谈恋爱吗?你们走在一起就像是闺蜜。”

    拥有所谓“男性气质”,和“女同性恋”进行捆绑销售,这样的观念即使是在女同群体内部也十分常见。

    我见过许多TP情侣,在互联网上用“老公老婆”互相称呼;一些P会称呼T为“哥哥”;也有女同志曾向我吐露过她们在初高中时期,为了获得女生的喜欢,而故意剪短发、穿男装扮作“假小子”的经历。
    这样看起来是两个生理性别为女性的女生在恋爱,但实际上,这些言语和行为都表明了,T在一些情况下主动或被动地要求扮演了异性角色。
    03
    女性之间的感情,一直以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始终处于边缘地带。
    义结金兰、自梳、磨镜等行为,在异性恋的解读下,成为了一种“闺中密友”式的友谊,中国文学作品中对女同性恋的书写,也始于男子。
    李渔的《怜香伴》里,崔笺云和曹语花为了常相伴而选择共事一夫,这样的关系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十分常见:
    妻与妾、宫女与妃子,两位女子之间的亲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男性的默许,目的是为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然而一旦女子进行了性爱关系的“越轨行为”,作为对这些女子有“支配权”的男性,又会介入其中。
    女女关系,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一种男权制约女性的工具。
    我曾在一个男生向我表达爱慕时拒绝,并说明自己有喜欢的同性,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
    “没关系我不介意,你当了我女朋友,你女朋友也是我的女朋友了。
    我感到了极大的侮辱,从此之后再没有理过这位男生。
    就是在这样一种男权社会关系的引导下,我们逐渐认为,恋爱需要存在一攻一受两种角色才能相互匹配。
    于是在一些女女关系中,那些由于外形气质偏中性被认为是攻的T,在恋爱中的表现与一位“男朋友”无异,她们会买单、提包、在争吵后先道歉,而作为受的P,则在一些择偶启示中被要求温柔、知性,才能符合T的审美。
    04
    这种“异性角色”的划分,事实上与对那些对性别表达的定势思维无异,无论在什么性别的恋爱关系里,都不需要存在“攻与受”“照顾与被照顾”这样的分别。
    我的一个朋友,打扮成Tomboy,运动很好,也爱和男生一起喝酒打球。
    她对身边的女生都很照顾,有一次我们走在路上,我提议帮她搬东西,她当即拒绝了我,并说:“不行,你是女孩子。”
    她对喜欢的女孩也极好,帮她买衣服、化妆品,为她做饭、做功课,每次闹了别扭,总是她先向对方低头。
    她对那个女孩非常包容,可是我知道这个朋友其实也很需要别人来体谅她。
    外形的中性,并不代表T该承担男性的角色,或者说,即使是男性,他们也没有必要成为关系里更“强”的那一个。

    因而关于女同性恋中TP的“攻受”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关“性别权力”的问题,而是一个跨越任何性别的爱情问题。

    05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女同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建立?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是女性,我们喜欢的人无论外形如何,归根结底和我们一样也是女性。
    这种关系不是博弈,没有强弱之分,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体谅和理解的。社会关系如此,亲密关系亦然。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LGBT
  • 今日 5
  • 内容 1373
  • 关注 21
  • 到底部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