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我们最近收到的读者来信。这位名叫小A的网友告诉我们,他在最近的一次姐妹局聚会上,喝酒玩游戏聊到各自的经历时发现,竟然每一个人都无套过。
我真的太震惊了!上个周末我们几个姐妹一起唱歌、喝酒的时候,一位姐妹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来,问大家有谁无套过。结果竟然总共9个人陆续举手,无一例外。
说实话,我一直自认为我的圈子还不算LOW。我在一家北京的互联网公司上班,周末会出来一起喝酒的姐妹们虽然算不上人中龙凤,但也都是有头有脸、接受过良好教育、工作体面的人。我以为大家都会非常注意安全。
说实话,当所有人都把手举起来的时候,聚会氛围有一点变了。大家开始好奇彼此为什么无套,于是我们互换了彼此的故事。
小B说,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无套是因为被对方中途摘下。当时中途他状态不好,暂停了一会儿。后来好了之后,对方直接没戴套就开始了。可能因为当时两个人都在兴头上,就没有停下。
小C说和男朋友五年了,一直都是无套的。因为他说他的男朋友很没安全感。如果他坚持戴套,对方就会认为,肯定是他在外面偷吃了。
小D说他和相处半年以上的男朋友会无套。
小E说,他年轻的时候年少无知不知道戴套。
最让我气愤的是小F。他说他不喜欢戴套,觉得无套的快感更强。不过好在他在吃PrEP,不过我心想PrEP也预防不了其他性病啊。
我们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虽然大家都知道戴套,但是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做到每次都严格戴。总之,这次聚会我确实惊呆了,发现了大家背后的一面,真的非常危险。一定要告诉大家记得戴套,或者配合吃PrEP,保护好自己。
实际上,在今年年底,GAY圈掀起了一场「我是好GAY」的风潮,大家纷纷试图与「坏GAY」划清界线。
一则爆火的帖子写道,「我是好GAY,我定期出国旅游,我听音乐会,我喜欢网球……」等等,博主试图通过一系列生活方式佐证自己是一名好GAY,因此引发了争议。
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所谓的「好GAY」并不在于消费水平,而在于是否能够对自己、对他人负起责任,而健康就是一切责任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最新的数据显示,「好GAY」可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多。
一个令人唏嘘的事实是,使用安全套在GAY中的知晓率其实是非常高的,但调查显示,人们在私下里「戴套率」始终上不去,几次里总有那么一次「无套」。
2011年,郑州大学对某地218名同性性行为者(MSM)的调查显示,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戴套率」仅为44%,不及半数。最近六个月,能坚持做到每次都戴套的比例仅为16%。
近十年后的2020年,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
重庆公卫在2020年发布的调查显示,在282位HIV阴性MSM中,仅有40%的人在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虽然相比十年前的16%有所提升,但是距离「安全」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 。
不能否认的是,HIV在男同群体中的传播,形势依然严峻。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报告的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例 ,这是2012年数据的四倍。目前在我国,性传播成为主要HIV的传播途径。2019年1~10月新报告感染者中,男性同性性传播占23.0%。
早在2005年,同性传播仅占新发现HIV感染者中的0.3%。而到了2019年,这一占比竟然高达27.6%。这就意味着每检测出十个感染者里面,就有三个是GAY。要知道,GAY在全人群中占比并不高。
在部分地区,GAY已经成为HIV新增主力。今年1至10月,北京市报告HIV新增感染1408人,经性传播占97%。其中同性传播占比高达76%,异性传播占21%。相当于在北京1408个新增感染者中,有1037个是GAY。
其实在GAY圈里,对『戴套』的知晓率是非常高的。
「做不到每次都戴套」——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客观事实,这是人性的体现。每个人都会有松懈、疏忽的状态,跟每个人都会上班迟到、忘带钥匙、忘戴口罩是一样的,没有人能保证100%不犯错。
人们在看不到危险的时候,就会认为危险不存在,就会低估它的伤害,于是就会一步步试探。在犯错的空隙中,有的人幸运,没有被感染;有的人不幸运,被感染了。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在继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基础上,也使用PrEP或PEP来保护自己。这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补充。
在我国新发HIV感染中,MSM人群所占比例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的28.3%,之后仍保持高位,急需能使MSM人群获益的HIV防治工具。
暴露前预防(PrEP)是一种在尚未感染HIV的人在发生易感染HIV行为之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若高风险人群持续服用PrEP,可以预防HIV的感染。
今年8月4日,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在中国获批用于HIV暴露前预防,这是全球首个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PrEP药物。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前预防用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可达90%以上。预防效果好有一个必要前提,即严格按方案服药,不漏服药物。服药依从性越高,预防效果越好。临床试验显示,PrEP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